kk-logo

【时报食堂 第37期】吃点儿小零食儿~(1.0) 1.沙琪玛 要说最经典的传统零食,一定有沙琪玛的一份。这个名字听起来仿佛某种外国小吃,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最初起源于满族供奉先祖的关外三陵的祭品,随着满人入关,这道美味也一并被带入京中,成为与绿豆糕、玫瑰饼等并列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 美食
第五时报社
2022-11-12
3.1万
0
【时报食堂 第37期】吃点儿小零食儿~(1.0)

1.沙琪玛
要说最经典的传统零食,一定有沙琪玛的一份。这个名字听起来仿佛某种外国小吃,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最初起源于满族供奉先祖的关外三陵的祭品,随着满人入关,这道美味也一并被带入京中,成为与绿豆糕、玫瑰饼等并列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

美食要比仇恨长久的多,真希望我也能成为促成不同文化交融的一员,嗯……当然是以和平的方式。——维克多·葛兰兹

2.猫耳朵
甜甜脆脆的猫耳朵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只需要抱来一只猫主子,不是,一袋面粉,加上适量的白砂糖、红糖、盐、牛奶和油,揉搓成面团,醒好之后压成片状卷起来放入冰箱。冻硬之后就可以切成一片一片的“猫耳朵”,再在油锅中滚上一圈,当当当,大功告成啦!

好吃就完了,管它们是怎么来的?那是有闲暇的上等人才会关心的事。——诺顿·坎贝尔

3.核桃酥
核桃酥又叫核桃糕,是南北皆有的著名小吃,不同地区有着自己独有的口味和配方,但统一的是,它们都离不开主要原料——核桃碎。有了核桃碎,核桃酥才有了灵魂。加入之后,酥饼在细腻之中多了一层薄脆的口感和诱人的核桃清香,其营养价值也蹭蹭翻倍。

据说多吃核桃会变聪明?那我就不客气啦!——特蕾西·列兹尼克

4.开口笑
《庄子·盗跖》中说到:“人上寿百岁……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而调制后的面团在经高温油炸之后,从中间自然绽开裂纹,就能一直“笑口常开”了。其口感酥脆,又香又甜,满满的碳水,吃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快乐起来了。

希望您也能如这零食一样享受笑口常开的快乐。——梅莉·普林尼

5.麻花儿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将面粉搓出三股长条,首尾并齐,一手捏住,另一只手轻轻一拧,螺旋状的麻花自然成型。传说是东汉人柴文进发明了这道制作简单,口味酥脆,又便于保存的美食。但麻花的老祖宗可能也没想到,麻花之后会发展成大麻花、小麻花,甜口,咸口等如此多的种类吧。甜or咸?甜咸党的战争又一次开始了。

很好吃的,你要不要一起来点?——安妮·莱斯特

6.茯苓饼
茯苓饼是一道传统的京华风味小吃,早在南宋时期就已有取茯苓和白面以黄蜡煎熟的做法。只是茯苓味甘、淡,吃起来口味不佳。也就是清初才有人改良成现今的做法,即以茯苓霜和面,做成一张张薄如宣纸,洁白似雪的圆饼,中间夹有蜂蜜、砂糖、坚果碎熬成的软馅,使之风味大大提升,跻身为北京名点之一。

你说什么?它们和我的门之钥很像?——菲欧娜·吉尔曼

7.牛舌饼
老北京小吃丰富,除却蒸、炸、烙之外,还有烤制的小吃品种,比如牛舌饼。牛舌饼饼形长条如牛舌,上沾有麻酱,做法类似于烧饼,只是老北京人一般只称表面有芝麻的为烧饼,没有芝麻的牛舌饼虽然常常出现在烧饼铺中,配合着夹油条或者牛肉食用,但也只能被“烧饼界”排除在外了。

虽然看不见,但我能感觉到它们非常美味。——海伦娜·亚当斯

8.灯芯糕
灯芯糕由“云片糕”改良而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江西贵溪和湖南湘潭两地的传统糕类特产。据传,当时的商人薛应龙在贵溪县买灯芯草,后又改行自制糕点,改变云片糕的配方,将其切成形似灯芯的细条,取做“灯芯糕”出售。好的灯芯糕雪白柔韧,弯成圆形也不断开,甚至点火可燃,十分神奇。

人类的认知总有局限,适时应该尝一下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德海拉

9.康乐果
康乐果流行于八九十年代,是以玉米或大米为原料,经钢套高转速挤压而成的膨化食品。将颗粒分明的原材料投入机器中,不一会就可以从另一端挤出一长条蓬松且略有粘着质感的康乐果,由于原料不同,成品也会有淡黄色和白色两种。

嘿!别抢!这是喧嚣马戏团的特供!——麦克·莫顿

感谢解说:@ 燕鸻 (lof)

感谢大厨们:@ 羚羊lingyangmie (lof) @ 发条奶牛编年史 (lof) @ 火势漫研 (lof)@我是悖论没有字 @黑车乘客阿漫 @ Sweetbeet (lof)@Tin罐子 @薛莉嬿 @一维可渡 

感谢栏目策划:@是pro家的番犬吖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