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logo

《竹林中》——芥川龙之介
蒲尧
2021-10-23
2.8万
1
因为电影的关系使得《罗生门》的名字变得广为人知,实际上电影的内容对应的小说的名字叫做《竹林中》,至于电影叫做《罗生门》的原因可能是这篇小说在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中,而《罗生门》则是小说开篇的第一个故事。

       言归正传,合上书本,只得感慨芥川龙之介被称为鬼才真乃实至名归。文章巧妙地以几个人的证词来描述发生的凶杀案,形式很像过去的衙门审案,或者说根本就是截取了衙门审案时证人的证词。如同读者是翻阅卷宗的大人,由此来评判是非曲直。至于巧妙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篇小说中出场的一共有七人,除了主角三人外,还有一位第一发现人,一位捕快,一位家属以及一位看到死者的行脚僧。一般读小说时看到以两人视角来描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揣摩人性真的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但是芥川可以以七个人的视角来描述整件事情,首尾呼应,合情合理,只能让人惊叹于他的才华。

       文章的开篇先给出第一发现人樵夫的证言给出一个大概的印象,使读者能第一时间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接着是行脚僧的话,死者活着时的情况——装束、去处及同行人。对死者之前的行动有初步了解。
       然后是捕快的话,来锁定可能的犯罪嫌疑人——附近的大盗多襄丸。
       接着是亲属的话,死者妻子的母亲,确定死者身份——武士,以及武士与妻子两人的性格。
       这时嫌疑人多襄丸登场,从他的证言可以看出他本人的自大,满篇话语都是吹嘘自己,但是他的实际本事估计只能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虽十分有八分是虚话,但剩下的两分可以看出部分事实的真相,其一,为了得到武士即死者的妻子哄骗了两人并得手了。其二,他并不知道武士妻子的行踪。

       接下来剧情有了反转,武士妻子在清水寺忏悔,她忏悔是自己杀死了丈夫,并叙述了当时的情况。这下原本清晰的剧情突然出现了迷雾。之前大盗已然承认是自己杀死了武士,并且是堂堂正正通过打斗的方式所杀,怎么又有不同的答案出现呢?同时让人第一次产生疑问,并开始考虑多襄丸的话是否可信。
       最后是已经变成亡灵的武士通过灵媒自己描述事情原委,在这里不去探究这种方式的可信度,就内容来说也算给出了一个版本的真相。

       然后文章戛然而止,作者并未写出结论,剩下的全部都是想象的空间,至此,体现出作者的巧妙之处,这并非推理小说,非得有个侦探出场告诉读者说真相是怎么样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侦探,都可以一同参与这没有固定的答案的案件,毕竟这世上有无数种可能,也许你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能发生的。
       另外,还有一点,人物的出场顺序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果不是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无法把读者带入作者笔下的世界吧。

    以下皆是笔者的猜测

笔者并不认为武士有自杀的可能,首先比起插入心脏这种死法,笔者觉得自刎会比较轻松,而且按照武士精神,对他们来说剖腹才是最体面的死法,所以笔者不认为武士是自杀,他杀的可能性更大些,说是自杀一部分是为了武士的自尊,另一部分是为了维护妻子的自尊吧。

其次来分析一下是多襄丸杀害的可能性,对于他这么一个爱吹嘘的大盗来说,杀人真的不是他有胆量做出来的事情,按照最后武士的自白,及樵夫的证言,杀死武士的可以确定是匕首而不是多襄丸的刀,所以他的嫌疑排除了,不过虽说没有杀人的罪名,但他罪不容诛,处死他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另外他是否有和武士打斗这事也值得商榷,如果真的打斗过,两人的身上多少会有一两处伤口,可按照樵夫及武士的证言,并没有提到,至于樵夫所说的现场凌乱,笔者认为是和武士妻子打斗所致。

最后就是武士的妻子,武士的妻子在清水寺的忏悔有很大的可信度,毕竟忏悔的时候再说假话就没有必要了,虽然可能有些地方因为打击太大而失实,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些人中最可能的就是这个结果。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同的结论在不断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定论,真相究竟为何,可能随着芥川的死一同埋葬,也可能当初他根本就没有设计一个结局。就如同推理小说一样,给出的仅仅只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但实际上真正的犯人可能有无数种组合。

1条评论

快看哔哔叽
1楼 2021-10-23
这个手速我不得不赶来点名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