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原著
舢板变炮艇 HKS涡轮加身之飞度GK5
将“万众敬仰”的原装飞度(HondaFit)比喻成舢来自板,估计很多本田死忠粉不乐意值之完都眼教调红政该了,竟敢用这么一叶小舟来蔑视放律乎活这台本田超跑?Sorry,舢板与否是相对的,在汽车领域,我觉得那些动不动就挂着环保、什么排放为辩解说辞,甚至恬不知耻地变成广告语的才是最可恶的。是的,中国的汽车文化历史不长,但也真别当所有人都是傻瓜,你在一台行政级轿车、中型SUV上放具2.0T引擎就算了,那也仅仅是艘舢板的动力水平,但你放个1.4T进去,调升一下须元烧区事似增压值,达到多少多少马力就算交功课了,拜托,排气量是王道,是不可逆的物理常识,管你爱因斯坦去造汽车也不能违背,1.4T的150匹能跟2.0自吸的360问答150匹相提并论吗?能切切实实感受出来的只有两种露英开帝掌肥参数:扭力和变速箱齿比,马力参数不过是被加减乘除出来的,难怪会被用作卖车看点。体态轻盈的GK5,配上130匹的L15B引擎其实是比较均衡且传统的搭配。居操是的,在机械搭配方面,个人觉得本田是良心的,一辆车的动力输出导致好开与否律层兴酸没烈士取千面垂,更多的是排气量、车重、扭力、变速箱各档齿比,最后才是马力输出,一句话,无论去看车买车也好、改车玩车也罢,看待引擎最重要的要看排气量与车重、扭力与变速箱搭配,这些比例关系是一条公式或者是理性感知,而作采断望若房延合按久实为车厂本身,舢板级的动力/重量比是一个基础短维该缩作胡完下传娘,如果要更运动,那就在舢板基础上发展出一条炮艇级别的,例如思域(Civic)FA1与FD2、或者FC1与F伟我军触K8之间的关系那满清够女等缩八素顾连样,只要车架设计强大和抗扭刚性的冗余度够大,那在飞度身上也能实现Ty区龙样益存用理翻半pe-R化,例如欧规思域Type-R(FN2)那样。原厂的L15B那区区的动力输出参数和曲线当然不能将之称为炮艇级别,而升级动力输出无非就是三条路径:NA强化、涡轮化和机增上身。三种变身**各有拥趸,而且各有各的优劣,所以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不会去评论哪种好、哪种不好,因为改装里,只有自己的想法最适合自己,别人无权说三道四的。如果以笔者的个人喜好,我更偏向NA强化,毕竟境环杂径玩法比较传统,但耗资巨大,真还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和接受的,升幅有限且对于选件、安装、调教等后续工序都是高难度。机增改法在动力输出的流畅性方面跟NA强化**相仿,花费则是比较参差,有些牌子的大乡操某若势洋各行期移硫概能要价一台手动档飞度的车价,有些则三四万搞定。而涡轮化则是最直接、最便宜例类因照等升术项、且最容易出效果的改法,也是最多想升级动力的车主们的选择,所以产品也更为成熟。NA变T目延绿心染为国鲜向皇urbo的玩法很有历史,但真正盛行在上世纪九区力斯活审天实十年代,尤其是日本的改装合法化以后,提供场这种套件的品牌开始日渐增多,到了2000年后的丰田Altezza280T以官方形式短心知定个距附重困例发售为技术的又一个高峰(这套280T套件其实是由TOM`S提供给丰田装车的),而作为涡轮改装的领军品牌,HKS自然也深受众多车主喜爱,其外挂涡轮套件的产品小到喉码、真空硅管、泄压阀、涡轮增压值控制器,大到各式涡轮本体、中冷器、风管等,可谓是一应俱全,关键是F-ConV-Pro电脑甚为强大,所以无论是小涡轮改大涡轮还是NA改Turbo,选择HKS的不在少数。不错,欧系车在之前的五六年确实引领了一些改装潮流,但如果论改装的规范度和技术延展性方面,欧系车可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少也是不争的事实,神车*看了此段文字会喷,喷就喷吧,喷只能说明你在这个行当里还是初哥,以偏概全不是一个媒体要做的,实事求是才是法则。说到这个欧日改装观念的区别,在这里又要多说两句了,我不能说谁高谁低的判断,这样说很不客观,我只能将两地的改装水平用不同取向来概括。欧系改装品牌偏重于忠于原著,在原厂基础上作出一个更高的平衡点,所以欧洲品牌更乐于推出周边产品提升而不缺失整体性,如果涉及到重度改装的,多以更为专业的赛车标准为依归,也就是说专业的就更赛车化;而日系改装品牌则多以中度改装为主,例如涡轮增压套件、机械增压套件等,而且日系产品在街道用途的重改方面更容易被市场和车主接受。加上经过90年代和千禧十年的20年时间积累,日系在高性能引擎方面已经超越了美系,基本与欧系诸侯得以分庭抗礼也是不争的事实。重点是涡轮,那就来谈谈。早年日系改装品牌中,提供涡轮套件的品牌有不少,而大家也都知道涡轮(压缩)叶片的多少、轴承种类的选用等会影响涡轮特性,所以那时你改良他的涡轮,他改良你的涡轮也是常有之事——Greddy也曾改造过三菱涡轮,GreddyT67就是由TD06涡轮端与TD07压气端组合,特性与三菱TD06SH-25G无异。早前HKS也捣腾过Garrett(盖瑞特),比方说本文所见的HKSGT系列涡轮本体,就是基于GarrettGT25系列而来。GT25系列下分有多款涡轮本体,有的可对应300匹以上、有的配低阻滚珠轴承,不过考虑到L15B原厂腹内、小排量输出,以及高达11.5:1压缩比等,GOPOWER选取了低增压方案,持压0.48Bar、恒压0.5Bar,压气端涡轮ar值0.63,小目标直指200匹大关;但!小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两点:一、飞度GK5的缸盖集成式排气,涡轮端接口与以往有排气芭蕉的概念不同;二、增压管路的走向,影响着增压进气的散热效率和涡轮迟滞现象,尤其是对于小排量引擎出力,绝不能马虎。多重因素下,GOPOWER决定重新搭配增压管路的走向和管径,这是除了涡轮本体外,套件内的第两大亮点,比起现有的其他增压管路,GOPOWER自家的增压管路更短、走向也更直接。所幸飞度GK5使用的是高压直喷技术,喷油嘴流量亦可应付这种低增压方案,不过供油时长(决定供油量)需要改改,调调空燃比。与大家常理解的外挂电脑和全取代式电脑不同,GOPOWER在软件管理方面也十分机智,此乃第三大亮点:直刷原车ECU电脑后,再搭配HKSA/F-KnockAmp空燃比/爆震监控。这个有点意思,外挂涡轮后进气量剧增,此时有两个数据是必须要精准拿捏的:空燃比和爆震,而HKSA/F-KnockAmp就是这方面的利器(相当于强化了原车ECU监控空燃比和爆震的功能),在这里主要是将更精准数据实时显示出来,供ECU刷写技师监控之用,假若阁下有F-CONVPro系列ECU电脑还可与之搭配使用。笔者知道直刷原车电脑可以确保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但自此后,不得不信服飞度GK5原厂电脑的强大(据说还可以upupup…)。综合上述因素,DynaPack实测最大马力:204.9匹/6,856转;实测最大扭力:26.2公斤米/4,216转。物理学告诉咱们“能量是守恒的”,气缸内参与燃烧做功的可燃混合气体增多了,自然废气量也会随之增多,继续使用原厂排气的管径大小只会让排温持续上升,对三元催化、氧传感器、涡轮叶片都不利,所以排气头段DownPipe管、中尾段均作出定制升级,实测Downpipe管管径60mm、中尾段管径收窄至50mm,中段配有消音鼓,尾段则选用直通炮筒式样;心想着车瞬间会吵到上天,实际上并不是,说是在接受范围内爱上了也不为过。其余,避震选用的是BCV1系列,车高降幅也并非追求视觉效果,降重心稳操控才是本意,谈及操控不得不说车架方面,本田已经着重提高飞度GK5的车架刚性,但并不会过于好心地考虑到你们后续还会外挂涡轮,所以车主为其加装了狮特的全套车身强化,以及金属杯士,目的在于增加车架刚性和抗扭性,以应对引擎扭力的暴增;虽然这些力与力的对碰,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实际驾驶起来,自然就感受到,明白了。一个新阶段,总会经历认知和感知的过程,哪怕只是刷个ECU程序,随后也会外挂仪表实时留意涡轮Bar数、水温、油温等情况,更何况这还是外挂涡轮重改;然而...或许是车主的人体感知异于常人、还是说患了“中控台洁整强迫综合症”,内饰上并没有看到外挂仪表相关的物体;不过在看似大多维持原厂式样的内饰,车主也有套路,CUSCO6点式可拆防滚架和OMP三幅式竞技方向盘,妥妥的。图:防滚架的作用除了大多数人知道的在发生翻车、碰撞时保护车内人员安全后,其实防滚架还可加强车身刚性,因为防滚架直接刚性连接的是车架大梁、塔顶等强度最高的位置。趁着采访后的空档时间,笔者小试了这辆HKS涡轮化飞度(GK5),因为没有相关外挂仪表实时监控,所以俺就只剩转速表了,总结来说有两点是印象深刻的:其一,与原厂GK5已经大不同,在低转2,000rpm左右确实对低扭有所影响,尤其对于长期驾驶(习惯了)原厂飞度GK5的玩家来说,感触十分深刻;但!这就是其二,过了某一特定转速(看了看转速表,估计是2,500rpm)后,涡轮化的动力增幅立竿见影,并且持续输出至高转区间(俺又盯了一下转速表,可持续输出至5,000-6,000rpm之后),如果有驾驶过原厂GK5的网友就知道,L15B是长冲程低扭型引擎,即便有VTEC帮助,但过了5500rpm(接近6,000rpm)就严重乏力,也就是说这辆涡轮化飞度GK5在高转区间的表现相当活跃。So,如果说走街用,是需要一段时间从原厂飞度GK5的驾驶认知中调整一下,但这段过渡不会很长,因为2,500rpm后的涡轮发力会让你很快上瘾;至于赛道用,刚刚也说了高转段,在高转段均表现活跃,不过需要对“热(高温)”有持续监控,建议涡轮化后有意向跑赛道的网友,后续也把外挂仪表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