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济慈代表作

140 浏览
KK问答官

济慈代表作《夜莺颂》中英文对照欣赏 约翰·济慈(英文: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约翰·济慈(英文: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

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享年25岁。 [1] 济慈与雪莱、拜伦齐名,被推崇为欧洲浪漫**运动的代表。
1795年10月31日,约翰·济慈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埃菲尔德学校,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师长克拉克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拉丁语长诗《艾涅阿斯纪》翻译成英语。 [3] 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1815年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 [4] 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诗人,并且受到他们的影响;5月,他在亨特主编的《探究者》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哦,孤独!如果我和你必须同住》;11月,他便不顾监护人的反对,放弃行医,专门从事写诗创作了,从而走上了弃医从文创作诗歌的道路。 [3] 
家庭背景.在济慈青少年时期,他的父母便相继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妹妹,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
作品思想.爱与美是约翰·济慈毕生的精神追求。约翰·济慈在五篇长篇叙事诗《恩狄芒》、《拉米亚》、《海壁朗》、《圣亚尼节前夕》以及《伊莎贝拉》中表现了对永恒的爱与美的执着追求,代表着济慈诗歌的艺术成就。这五**诗不仅在济慈全部诗歌创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与同时期的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相比,济慈长诗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虽然济慈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疲劳、热病、和焦躁”,但他仍旧在长诗中构筑了一个爱与美交织的世界。

视频推荐

更多
澹台烬什么时候喜欢女主
5755播放

澹台烬什么时候喜欢女主

黎苏苏什么时候喜欢澹台烬
3058播放

黎苏苏什么时候喜欢澹台烬

长月无烬什么时候播出
1954播放

长月无烬什么时候播出

凹凸世界op
1360播放

凹凸世界op

阿凡达2在线观看
1081播放

阿凡达2在线观看

美剧
海贼王在线观看
900播放

海贼王在线观看

日漫
澹台烬和苏苏第一次什么时候
850播放

澹台烬和苏苏第一次什么时候

黎苏苏跳城楼是哪章
826播放

黎苏苏跳城楼是哪章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