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创作于1904年至1906年9月,于1905年1月起在杂志上连载,可以称得上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1] ,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的批判态度。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病去世。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2]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 [2]
1890年,23岁的夏目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青年时期的他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大学期间已不时发表学术论文,从事俳句写作。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