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是什么戏
张家界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是阳戏。
张家界阳戏简介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7。
张家界阳戏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在刚开始时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剧种,只是由民间音乐加上唱腔组合而成的草台戏。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家界阳戏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完整体系的戏剧,有着固定的唱腔和演出的题材。
张家界阳戏起初大多为乡民为了祈福、驱鬼辟邪而演出,在演出之前有着宗教的仪式,但是随着阳戏的发展,娱乐功能逐步的加强,也削弱了宗教迷信的作用。
阳戏在这种祈求到民间娱乐的过程中不断的演绎不断的蜕变,一直到清朝中期达到成熟,对舞台、音乐、唱腔、化妆、服饰、道具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张家界阳戏的以小生、小旦、小丑的小三戏为主,题材也大多是农村生活、平日的家长里短等更贴近生活方面的为主,主要宣扬积善积德、惩恶扬善等思想。
目前张家界阳戏的剧目已经有100多出,其中极具代表的有《桃花装疯》、《劈山救母》《秋江》等。
张家界阳戏传承着土家族的文化、是张家界人引以为傲的地方传统文化之一,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向往。也承袭着湘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阳戏对张家界乃至湖南省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阳戏简介
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阳戏可以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艺术流派。
历史上,南路阳戏流行于吉首、泸溪、凤凰、麻阳、怀化、芷江、黔阳、会同、新晃、溆浦以及贵州的松桃、铜仁、玉屏、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市,北路阳戏则流行于沅陵、古丈、永顺、大庸、桑植、龙山、保靖、花垣以及湖北的鹤峰、来凤,四川的酉阳、重庆的秀山等县市。
阳戏还曾经以县定名,按照流行的县市名称,称为大庸阳戏、、酉阳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沅陵阳戏、怀化阳戏、黔阳阳戏等
视频推荐
更多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