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新歌剧是白毛女还是刘三姐
1944年新歌剧是《白毛女》。
1944年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到延安,全团并入鲁艺,该团带回了晋察冀边区流行的白毛仙姑故事,鲁艺在此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作完成了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
《白毛女》起源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的**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末期在中国***领导的**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
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白毛女》创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
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已经向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精神和***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但国内也有真人的白毛女,是四川的罗昌秀,为了躲避地主,在山林生活了11年,后被***救出,于2002年去世。
《白毛女》杨喜儿角色介绍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也是全剧所着力塑造的反抗的农民形象。她的性格和生活道路与杨白劳迥然相异。
剧本在开头描写了她的天真淳朴,接着描写她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一系列打击,最后才把她的反抗性推上了最高点。当她受到黄世仁的污辱后,也曾喊着“爹呀!我要跟你去啦!”企图自尽。
但在遇救后很快就抛弃了“不能见人”的思想,决心为复仇而活下去。她表示“我就是再没有能耐,也不能再象我爹似的了。”她决然地告别了父辈的屈辱的道路。
在她的性格发展过程中,正是一系列苦难的折磨,培育了她对地主阶级的不共戴天的仇恨。
《白毛女》剧情解析
**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张守维饰)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田华饰),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胡朋饰)及其子王大春(李百万饰)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陈强饰)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李壬林饰)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
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
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
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