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是哪里的鳖仙
八大王是聊斋志异里的鳖仙。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志异中故事有二班、毛大福、八大王等。
创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康熙元年,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八大王》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讲述的是甘肃冯生因为释放一只鳖,得到鳖精(八大王)的回报而拥有一双可以识别宝贝藏处的眼睛。并由此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剧情简介:《八大王》叙述了临洮冯生曾放生巨鳖,八大王感恩冯生,遂以鳖宝相赠,正是这个鳖宝改变了他的命运。它使冯生双眼明亮,可察金银珠宝埋藏之所,还可窥视王府三公主,结果被逼婚,幸好得到八大王相助,最终祸事化解。这篇小说开篇以放生起笔。有个捉鳖的人欠了冯生的债不能偿还。一天,捉鳖人献给他一只巨鳖,冯生见它形状奇特就放了它。这样的引子为下文的报恩情节埋下了伏笔。
一天,冯生从女婿家回来,走到恒河畔时,天色已近黄昏。这时,他见一个醉汉后面跟着两三个随从,正一颠一跛地走来。醉汉向他问话,冯生因为急着赶路,对他的话置之不理。结果触怒了醉汉,两人发生了冲突。结果不打不相识,八大王认出了冯生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冯生不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也十分有胆识。冯生知道八大王是妖怪,但感到他非常诚恳,也就不害怕了,接受了八大王的邀请,到他府邸走了一圈。更值得赞赏的是,面对王府的公主逼婚,冯生并不为所动,而是坚持“糟糠之妻不下堂”,对妻子可谓情深义重。八大王原本是洮水的令尹,因贪杯中之物被人捉去,幸得冯生救助才得生还。他又是个莽汉,因沉湎于酒而“触帝怒,谪归岛”。但是,他并不吸取教训,仍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喝醉了酒还常常闯祸,幸好他善于听从别人的劝。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