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
贾政对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看似没有表态,实则早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已经发表了意见。当时贾政带着贾宝玉着重参观了后来的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从顺序上就体现出贾政心中林黛玉、李纨、薛宝钗的分量。
贾政对潇湘馆评价颇高。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是赞赏林家书香门第气自华的意思。贾政对蘅芜苑的评价很低。说“这处房子无味的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为鸡肋。鸡肋一样的薛家不是贾政的选择。贾政对稻香村评价最高,还说要进去休息,勾起他归农之意。意思是退休后养老的所在。表达出对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的认同。薛家给不了贾政的向往,林家却可以。贾政心中更倾向林黛玉嫁给贾宝玉。
贾政,字存周,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二老爷,贾母和贾代善所生的次子,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他是除贾母外荣国府的最高掌权者,但同贾母一样不常管理府中大小俗务,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他并不喜好繁华奢侈的生活,在游览大观园时亦有过归农隐逸之意。出仕前,他“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但“一切为的是光宗耀祖”,他一心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精彩片段;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弄得声名狼藉。政,谐音“正”,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着重一个“正”字。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使学术界产生了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