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弑父的主角是谁
鸣镝弑父的主角是冒顿。
鸣镝弑父(míng díshìfù)历史事件发生在秦汉时期,冒顿(mòdú)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长大后被立为匈奴**,成了匈奴单于的继承人。但因头曼单于偏宠后娶的阏氏(yān zhī),爱屋及乌,渐有废冒顿而另立后娶阏氏之子之意。加深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了鸣镝弑父的历史事件。后经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多年征战,成为匈奴杰出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
鸣镝弑父事件的经过
匈奴头曼单于为了达到废冒顿而另立后娶阏氏之子的目的,想到了一个在他看来绝妙的办法:派冒顿作为匈奴使节出使月氏国。出使月氏怎么能达到头曼单于除掉冒顿的目的呢?原来,匈奴和月氏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时有冲突发生,为了双方能和平相处,于是约定互相派出使节(一般都是各自的**)作为人质,从而实现“井水不犯河水,你若不守规矩,我就杀了你的接班人”。
头曼要的就是月氏替自己除掉冒顿,好另立接班人。于是,冒顿前脚刚到月氏国,头曼单于就悍然出兵攻打月氏国。为了另立接班人,可见头曼单于下了多大的决心,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下得去如此狠手。得到匈奴攻打月氏的消息,冒顿明白了父亲的意图,痛心到了极点。危急关头,冒顿迅速偷了一匹马连夜逃回了匈奴,捡回了一条命。眼看这个儿子竟然如此命大,这样都死不了,头曼单于的杀心也不是那么重了,相反,还从心里对这个机智过人的儿子颇有几分欣赏。于是,头曼单于封冒顿为万户长,并拨出10000名骑兵供他调遣。
经过了这一次最残酷的调教,剩下的骑兵都惟冒顿命是从了。但是,以上的目标都不是冒顿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为了解决自己的最终目标,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冒顿又一次把鸣镝射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对骑兵们来说,如果说这只是一匹马,那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匹好马,而且是直接领导(冒顿)的最高领导(头曼)的好马!直接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自然可以作出处理决定,但是最高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就不一定有权力作出处理决定了。射,最高领导那关过不去;不射,直接领导这关过不去。射?还是不射?这真是个艰难的决择!
冒顿已经射出了第一箭,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同时结合前三次经历,大多数骑兵还是把箭射到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经过这四次的调教,冒顿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剩下的骑兵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了。于是,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抬起了手中的鸣镝,把目标指向了自己的最终目标——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公元前209年,趁头曼单于外出打猎的时候,冒顿带着手下骑兵随行,这正是解决最终目标的最佳时机!冒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射出了鸣镝,目标——头曼单于。经过那么多次的调教,骑兵们都学得聪明了,全部把手中的箭射向了最高领导,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头曼单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而且杀自己的“刀”(10000名骑兵)还是自己亲自送给他的。
杀了头曼单于,冒顿当即把差点让自己丢了性命的罪魁祸首——阏氏和阏氏之子也一起杀掉了。手中的鸣镝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是一支死亡之箭,冒顿将它折断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