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代表作
卞之琳代表作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山山水水》、《人与诗:忆旧说新》等,名篇有《断章》《投》《鱼化石》等。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海门(今属江苏南通),祖籍江苏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员。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49年回到北京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等职。1956年6月,加入中国***。1958年,转向翻译和研究工作。“**”期间受到冲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投入教育事业,不断进行研究和著译工作。
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山山水水》《人与诗:忆旧说新》等、翻译文集《西窗集》、代表译著《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研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译著《英国诗选》《纪德:浪子回归集》等。
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音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于象征意味。名篇有《断章》《投》《鱼化石》等,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创作历程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市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
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后为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着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