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

103 浏览
你算什么小点心

  电影《八佰》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八佰的影评


  电影中没有呈现的结局,比《八佰》更令人悲痛唏嘘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续的命运竟会如此凄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谓是一波三折。

  时隔一年,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过程并不轻松,或许用“痛苦”二字形容更为贴切——疼痛、震撼,却忍不住想要推荐身边所有朋友走入影院去感受。

  因为,它真的值得。

  在此,分享下这篇查资料查到手断的观影后记,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后再去看这部电影,大概观感会更复杂吧~

  《八佰》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在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故事。

  其中的三个场面令我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弹盾,组成了一个大盾往仓库里攻击,国民*用枪打不破,他们使用的方法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弹,跳下去牺牲自己,炸了日本人。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绷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流。他们这种舍命为**的精神,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当然,有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枪,不敢往前冲的逃兵,也让我心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

  在这部场景宏大、剧情悲壮的电影作品中,众多演员,尤其是如魏晨、俞灏明、郑恺等青年演员,奉献了脱胎换骨般整容式的演技,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一度忘记了他们曾经是谁,记住的只有“四行孤军”和他们的那句“来生再见”。

  已经有太多影评分析过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而我在此更想分享的,则是在《八佰》中所没有呈现、也无法呈现的后续——在真实的历史中,撤兵后,团长谢晋元和幸存将士又经历了什么?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为国**、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续的命运竟会如此悲惨。

  说到后续,则必须先要介绍《八佰》所发生的历史时期与**背景

  一、历史中的《八佰》:“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

  1.淞沪会战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随处可见死伤的普通百姓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国民*将领陈诚之子讲述日军之残忍

  淞沪会战之惨烈、悲壮,不是一言两语可道清,却应被所有国人铭记,强烈推荐大家观看相关纪录片《生死地——1937淞沪会战实录》,优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四行孤军”: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由于中日兵力悬殊,国军部队虽英勇奋战,但仍节节失陷,为保存有生力量、守卫南京,已决定全线撤退上海。

  此时,临近“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召开,各国代表已齐聚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对此会议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一场“孤军奋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决心与信息,以争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强国的介入调停,遂决定令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88师的师长孙元良最终派出麾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率领他们的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他们的阵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现的四行仓库。

  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这四百将士,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支队伍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

  就这样的四百多人,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景观——租界里的中国民众与英美记者,不顾流弹横飞,全程围观着对岸这场中日军队的激烈交战。

  战时的四行仓库与对

  “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沪上名医陈春仁在多年后回忆起这场战事围观时记录道:“八佰壮士”称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国旗。

  3.坚守之后缘何撤兵?

  中日连日**,给对岸的公共租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四行仓库东南角方向,耸立着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日军炮火偏离、煤气罐被炸起火,将殃及租界民众安危,半个上海也将不保。

  公共租界当局通过外交途径照会中国**,要求**从人道立场下令孤军撤退。

  很快,***便下达了撤军令。

  虽无法接受,但军令如山,谢晋元只得顾全大局、执行命令。

  这便是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此次坚守,“八佰壮士”以四行仓库这一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取得了军事上、**上、道义上的胜利,谢晋元因此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升任为上校团长。

  二、后续:死者易,生者难

  1.撤兵后“八佰壮士”被囚于“孤军营”,结局悲惨

  “八佰壮士”自四行仓库撤兵后,进入英国租界领域,英军之前原本答应“负责掩护孤军撤退”,使“孤军由租界到沪西归队”。

  可当孤军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以与四昼夜血战一般大的代价进入租界时,却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

  孤军以“军人不能离枪”为由,拒绝缴械,双方形成对峙,这时,国民***还派人劝说孤军配合英军——可孤军的枪刚交出去,英军就将孤军押上车辆,送胶州路羁留。

  孤军被押至孤军营途中

  数十万百姓沿途问候

  英军之所以轻食诺言,是因日军威胁租界当局:“如果准许孤军通过租界归队,他们将开进租界追击孤军”

  ——基于此,原本虎胆如斗、凛凛然视日军如鼠辈的“八佰壮士”就这样不明不白束手就擒,在形同战俘营的“孤军营”被软禁4年之久。

  “孤军营”四周以铁丝网围困,由白俄兵看守,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在艰苦的环境里,团长谢晋元依然严格督促孤军励精图治,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按教育、生产、体育三项内容安排时间,更带领战士平整场地,自盖房屋,逐步开办制皂、织袜、毛巾等工场,使战士学习技能,便于今后**生活,生产收入除补贴生活费外,还捐款数千元,支援**作**经费。

  期间,为维护民族尊严,孤军战士曾赤手空拳与白俄士兵肉搏,一百余人受伤,更有四人被砍成重伤,不久即牺牲。

  4年的苦熬间,团长谢晋元写下了近50万字的日记。

  他在日记写道:“孤军营在租界内几乎与‘俘虏营’无异,**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艰苦。”然而谢晋元依旧积极乐观,严格治军,每天早操前还坚持升旗仪式。

  由于多次坚决拒绝日伪的诱降,谢晋元最终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乱刃刺杀惨死,享年仅37岁,团附上官志标见状上前捉拿凶手时,亦被刺成重伤。

  此后,名振天下的“四行孤军”沦为日军苦役、大部分客死他乡。

  2.谢团长遗孀返上海,为幸存孤军辗转求生计

  身为英雄谢晋元的夫人,凌维诚同样是一位有胆识、敢担当的女性。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出身贫寒,自幼励志为国献身。

  他的妻子凌维诚则出身上海徐家汇的商人家庭,是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吹拉弹唱样样全能,尤其擅长小提琴,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名副其实的时尚新女性。

  谢晋元与凌维城1927年在一次婚礼上结识,当时两人分别是伴郎和伴娘。

  尽管凌母对在**年代嫁给军人表示担忧,凌维诚还是不顾反对,与谢晋元相恋。

  1928年5月初,北伐军在济南遭日军阻止(史称“济南惨案”),谢晋元作为先锋营营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转道汉口医院养伤。

  此时,一年前在上海结识的女友凌维诚前往武汉探望,两人感情日渐加深,伤势临近痊愈时,谢晋元向守护在一旁的凌维城求婚。

  1929年9月,二人在汉口大华饭店举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礼,宾客云集。

  由于战事,婚后两人聚少离多,大多靠通信交流。

  1936年上海**形势吃紧,谢晋元为了安心**,决定让怀有身孕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到广东蕉岭乡下老家——谢晋元当时的安排遭到了妻子凌维诚全家人的反对。

  凌维诚当时本可以随同为高级将领的亲属去重庆,但为了让丈夫安心打仗,仍然听从了谢晋元的嘱托,带孩子前往公婆所在的老家。

  一个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的上海姑娘,猛然拖儿带女到粤北穷乡僻壤,不但要亲自下地挑粪种田,更要侍奉一双年迈的公婆、养育嗷嗷待哺的四个子女及谢晋元已故大哥留下的年幼女儿——这样的日子,凌维诚苦苦熬了10年之久。

  其子谢继民在回忆往事时对媒体如是说:

  “按照客家风俗,男人是不下田种地的,年迈的祖父也确实无法担负农活,母亲便成了唯一的劳动力。

  大伯的女儿谢孟招与我大姐年纪相仿,因大伯去世、大婶出走而无人照料,母亲将她视若己出——这样一来,祖父母、母亲和五个孩子,一家8口人的吃饭问题都要靠母亲种田来解决。

  虽然父亲也寄来一些钱,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母亲脱下了旗袍、高跟鞋,摘下了首饰细软,换成当地农妇的粗布衣衫,从头开始学做农活。

  生活所迫之下,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播种插秧、浇水施肥、耕耘收割等活计她逐渐都能应付,母亲由一个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蜕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

  我无法想象,母亲原是一个衣食无忧、爱好音乐和艺术的女子,日后每天下地播种、挑粪、施肥……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过来。”

  晚年的凌维诚与家人

  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凌维诚带着4个子女前往上海,由于钱款不够,路上走了整整两个月。

  返回上海后,她得知幸存的“八佰勇士”尚有不少流落街头、生活无着,便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抗日将领谢晋元遗孀昨日抵沪,下榻新新旅社。”

  第二天,一些在沪孤军老兵、新闻记者、社会人士便找上门来,使本来冷清的小旅馆门庭若市,先后有近百名老兵诉说了流离失所之苦。

  于是,凌维诚毅然担负起亡夫未竟的责任,四处奔走,向社会各界呼吁,到南京找宋美龄求援,无奈均未有回音。

  凌维诚与幸存的四行孤兵

  其子谢继民回忆:

  “在孤立无援下,母亲和幸存的孤兵们想过一起开公共汽车维系生计,还组织过工业服务社,生产毛巾、袜子、肥皂等,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母亲再去上海市政府讨说法。

  结果市政府推到社会局,社会局又推到其他部门,奔波了一圈仍一无所获。”

  “后来我看文史资料了解到,国民政府当时的工作重点是打内战,汤恩伯曾召开老兵茶话会,动员孤军士兵返回部队,承诺哪怕是普通小兵,都给安排排长职务,但这些士兵没有一个答应如此的“优待政策”

  ——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接受,他们说:八年来我们吃了那么多苦,打日本人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仗我们打够了,内战我们不愿意再打了。”

  “孤军的原籍以湖北为主,也有湖南、山西等地,五十年代初大部分孤军陆续返回家乡,临行前他们都来与母亲告别,母亲总要给他们一笔钱作为路费和安家费。”

  即便如此艰难,尊为抗日英雄的遗属,WG时期,凌维诚和子女仍然受到了冲击。

  期间,谢晋元的陵墓被砸毁,凌维诚及子女经历多次抄家,大儿子精神失常并于1970年病逝,一女婿更是被迫害致死……

  英雄遗属尚且如此,其他壮士及家属的命运又将如何,实在是让人不忍联想。

  最后,还是想号召大家走入影院,支持《八佰》这部一波三折的影片。

  它或许并不完美,但它所讲述的故事与情怀却值得被看到。

  毕竟,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八佰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以上就是八佰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八佰影评
八佰结局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解析

视频推荐

更多
澹台烬什么时候喜欢女主
5755播放

澹台烬什么时候喜欢女主

黎苏苏什么时候喜欢澹台烬
3058播放

黎苏苏什么时候喜欢澹台烬

长月无烬什么时候播出
1954播放

长月无烬什么时候播出

凹凸世界op
1360播放

凹凸世界op

阿凡达2在线观看
1081播放

阿凡达2在线观看

美剧
海贼王在线观看
900播放

海贼王在线观看

日漫
澹台烬和苏苏第一次什么时候
850播放

澹台烬和苏苏第一次什么时候

黎苏苏跳城楼是哪章
826播放

黎苏苏跳城楼是哪章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