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
稻作主题
**半岛稻作遗存的考古发现,是探讨这一地区稻作农业来源的基础。随着发现的增多,除了主**半岛稻作源自中国**的传统意见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本地起源的新观点。1997和2001年,在韩国中南部的忠清北道清原郡小鲁里发现了古生稻和似稻遗存,其中古生稻的时代为距今1万年以前,并且可以区分为粳稻和籼稻两种[25](P57-66)。由于年代久远,并且缺乏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所以此说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在新石器时代,**半岛发现稻作遗存的遗址已有十余处。分析这些遗址,存在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地域主要集中于**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北部甚少;二是年代相对较晚,绝大多数在距今4500年以内(见表一).
由于海岱地区东南部的连云港发现了时代较早的稻作遗存,而且这一地区近年来也发现有野生稻生存。所以,行人认为这一地区的稻作是在当地发明的,进而把连云港一带作为中国早期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区之一来看待[19]。
关于稻作农业东传的北路说,近年来已经不再有人坚持由渤海湾西、北侧经辽宁中部传入**半岛的看法。胶东半岛是稻作东传的通道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支持。鉴于**半岛的稻作遗存主要发现于中南部地区,并且年代也与胶东半岛出现的时间相当或略晚,所以,稻作农业由胶东半岛直接渡海东传至**半岛中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东线为沿海路线,也是稻作向北扩散的主要路线。这条路线的起点应该是已发现丰富的稻作遗存的淮河下游地区,其中包括江苏东北隅的连云港一带。稻作沿着海边和沂、沭河谷北上,经江苏赣榆、山东日照,进一步向北到达包括青岛和烟台在内的胶东半岛地区,鲁北中部的稻作(如桐林一带),也可能是由此路传播过来。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稻作无疑也是这一路线的延伸,并最终导致了稻作农业向更为遥远的中国东北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传播。位置略西的沂、沭河谷平原地区,即山东临沂辖区,虽然尚未发现稻作遗存,但从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稻作遗存的发现和分布情况看,这一带应该有稻作遗存,其发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关于稻作的起源,过去曾认为是在中国西南至缅甸一带,南路说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关于稻作起源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逐渐把稻作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确定下来。而南路说中途的琉球群岛、冲绳群岛很晚时期还处在渔捞经济阶段,没有产生稻作农业,所以华南路线可能存在问题,至少不是一条主要的传播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