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月亮高清资源
戌为天门为火库,辰为地户为水库,冬至的太阳出辰而入申,夏至的太阳出寅而入戌,冬至太阳出辰少阳生,夏至太阳入戌少阴生。明日的太阳在戌而生少阴,月亮在辰而生少阳,少阴为金,是万物终止的力量。少阳为生,是万物生长的力量。
由于春分到秋分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运动较慢(今年就超过186天),所以两个中气间间隔的时间就长,而月亮绕地球的周期变化不大,因此不含中气的机会变大,闰月出现的机会就多些。古代历法家取冬至为一年的开始,自冬至点到次一年的冬至点整个回归年的时间平分为十二等份,每个分点称为『中气』,再将两个中气间的长度等分,其分点称为『节气』,十二个中气加十二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节气名称以黄河流域地区的寒暑变化及耕耘播种之农时命名。
早在原始人类新石器晚期,太阳历,已经形成。陶寺考古印证了上古尧时代,已经测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将一年定为366天,有着明确的四季的定义。距今已经4000多年。那么太阳历就是节气历。而且尧时代并没有抛弃月亮历,而是将月亮历法纳入了太阳历和节气历当中,也就是以节气为基准,如果一年当中,月亮不止十二回圆缺,那么就三年加上一个闰月。但是这加上的月份,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切合太阳历周年的运行。
但要修订历法,我得重新回到观象台,于是我又重新登上观天台,每天看着天上的星星,仔细观察他们的变化,比如对冬至时太阳所处恒星间的位置(冬至日躔)的测定,先测定太阳与金星之间的度距,再测定昏旦时金星在恒星间的位置,又增加月亮和木星为观测对象,进而推算出冬至日躔的数据。检验其中的偏差和误差,再对《大统历》进行调整,找出更加精准的推测依据。校正了星距等常数后,推测起日食月食来就不会像以前那般失准了。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知道怎么解决了。
但月是根据月亮的周期来定的,这样一来,年和月就不总是12的倍数了,有时,两个冬至日间——也就是一个农历年——会有13个月。于是就有了闰月的问题。而闰月的设定,又要用到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