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死亡×美少女
真理×死亡×美少女主题
接着,苏格拉底开始他对于哲学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死亡这一点进行了如下的论证:如果真理存在于能够思考灵魂中,那么哲学家不应该追求任何身体上的**--食物,性,等等--而是追求灵魂。而我们知道,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感官上的刺激和诱惑常常让我们误入歧途。所以,任何哲学家都应该将自己的灵魂与身体分离。但是灵魂与身体的分离是死亡,所以哲学家的最终目的是为死亡做准备。
总之,要么通过坐忘(拟死),要么通过死亡,能让灵魂自如地发生智慧,能从变化世界进入恒定世界。这便是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真理。也许,我们可以说,死亡是最好的教师,正如诗人叶芝所言,从此你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所以,综上所述,自杀并不是柏拉图的观点,无论是从**灵魂的角度,还是从寻求死亡的真理的角度。更加深入的解读,需要重新审视苏格拉底开篇和结尾两次对灵魂的不朽性的论证,但是至少,他绝对因为简单的**灵魂而自杀,因为哲学所做的是**到灵魂本身就是**于身体之外的。
极少有人能够对生而为人的意义表现出冷峻的坦诚。叔本华的精神兄弟斯宾诺莎就不玩虚假安慰与荒诞合理化的游戏,而是提醒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唯一令我们不能不畏惧的是自己不曾活过。在接受叔本华真理的勇者中,从**到乔治·卡林和乔恩·斯图尔特的喜剧演员是最先的和主要的。他们是真正的美国哲人。伍迪·艾伦视叔本华为英雄,甚至在作品中提及这名哲学家。包括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在内举足轻重的作家,为阅读叔本华原著而研习德语。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赞赏这种“面对死亡发笑”的能力,将其视为一种生命之诗。
对自杀与死亡的概念的探讨集中在斐多篇。但是《申辩录》最后同样也有提到一部分的内容。《斐多篇》中,自杀这个问题事实上是非常模糊的。同时,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同样也是模糊的。简单来说,虽然表面上看来,苏格拉底认为灵魂高于肉体且是不朽的,而肉体**了灵魂,所以哲学的作用是将灵魂从肉体**出来,但事实上,苏格拉底的观点更加倾向于肉体和灵魂是两个区分的概念。而通过自杀追求哲学的真相,并不能获得真正的真理。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到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们灵魂到底是不是不朽的,而肉体的生命是不是最终会死亡的。**的死亡并不代表灵魂的死亡。后者似乎优先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