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村落价格
娄敏的童年是和外婆在龙门秘境景区度过的,大山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她美好的回忆:“把遗失的非遗传统挖出来并传承下去的龙门秘酱,如今成了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的金牌产品,每年一届秘酱节吸引了无数游客赶赴现场,赏美景、品秘酱。”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微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于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民俗”是民众创造、使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在时间安排和内容形式上融合在农民日常生活中,且能够与农业生产互补。在此过程中,农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奠定了村落的文化形态,成为维系村民生活的精神纽带。但在“后乡土**”中,现代农民面对的不再是传统农耕**,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农经济”背景下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人们在渴望城市、走向城市的过程中渐渐离开脚下那片乡土,遗失了自己的根基,对原本属于自己的文化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但我们不能否认,农民才是重建乡村文化、传承民风民俗的主体,必须要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体**培育,引导农民参与到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中来。
张尕怂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他的“尕谣”从黄土地里来,从平凡的生活中来,亲切自然、幽默风趣,以西北民间音乐为根基,他用15年的时间,游走西北的村村落落,先后拜访了西北100多位民间艺人和**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采风采访,他学习、借鉴、吸收大量快要遗失的西北民谣精髓,进行再改编、再创作,先后创作出《谈恋爱》《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满怀可爱的童年》《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乱弹·塞北江南》《相思病》《没有黄河我活不下》等脍炙人口的民谣歌曲,让西北的民间音乐艺术瑰宝在主流的音乐平台上大放异彩,让甘肃文化旅游用另一种方式独特展现。
传承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定海神针。古人云“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民族最深沉的禀赋”。春秋时期,孔子曾言“人无信不立”,这种传统的诚信文化仍被保留到现代文明中,在****核心***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如今一部分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可能会被忘记,面临消亡,传统村落里还有被一部分人遗忘的深厚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的遗失,实物的流失,会让我们的历史变得单薄,只有我们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担负起华夏儿女的责任,传承最美、最永恒的记忆才能让优秀文化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