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扇传奇周杰在线观看免费
这种考证就完全忽略了《桃花扇》本为传奇,一直强调史实正确与否,似乎将《桃花扇》当成史籍来读,也反映了时人对《桃花扇》之特殊对待。结合《桃花扇》的剧情,再辅以史实考证,这是另一种咏剧诗的形式。在阮元所辑的《淮海英灵集》中就收录了张弓所作的《题桃花扇传奇》一诗。
1963年,西影厂拍摄了取材于清代孔尚任同名传奇和现代剧作家欧阳予倩同名话剧的电影《桃花扇》。相当高的历史题材电影,确实有难度。但是西影为了提高西影的名声,下定决心要拍好《桃花扇》。于是,西影集结了全厂的人力物力,在外援的配合下,《桃花扇》的拍摄终于完成了。
由于孔尚任的自我定位、《桃花扇》写作过程中的考据工作,再加上剧成后受重视的程度,《桃花扇》中的叙事辗转流传后,几乎取代正史,成为一般读者、观众心中的历史事实。20世纪初,和王国维齐名的戏曲学者吴梅就认为《桃花扇》是中国第一出经过仔细考据的传奇创作:“东塘此作,阅十余年之久,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作信史。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桃花扇》共有44出,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映照明朝崇祯末年到南明弘光的史实。全剧主要演员多达30名,包括表现离合之情的“色部”,表现兴亡之感的“气部”,补充交代叙事的“总部”。
《桃花扇》虽名曰“传奇“,但孔尚任从头开始,就不曾把这出戏剧视为游戏的小道。在全剧之前,他详列了征引过的一百多项资料。在《桃花扇·凡例》中,又特别强调在故事和人物方面,都有凭有据;儿女私情的部分,虽然略有渲染,却非凭空虚构:“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全剧几乎可看作南明实录:“族兄方训公,崇祯末为南部曹;……得弘光遗事甚悉,旋里后数数为予言之,证以诸家稗记,无弗同者,盖实录也。”根本立意也和经史典籍无异:“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