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灭病毒评分评价
3.乙肝肾: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见于老年人,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乙型病毒肝炎抗原阳性。②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在感染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某种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的抗体;或某些细菌及其他物质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性,这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即可与该抗原物质起反应,也可与肾小球基底膜起反应,并激活补体等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和肾小球肾炎。
3.病毒直接感染:其证据有两点【1】肾组织内有HBV-DNA表达,分布于肾小球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肾上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中。【2】从慢性乙肝感染患者的血清中提纯的乙肝病毒DNA和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同培养,可发现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明显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
据科技日报此前报道,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梁彦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1993年,加拿大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院士课题组发现,病毒和相似尺寸的荧光颗粒物能够被原生生物捕食的现象,他们将病毒和小球用荧光标记,然后加入原生生物,检测海水中病毒和荧光小球被清除的速度,以反映病毒被原生生物捕食的效率,结果发现大颗粒病毒更容易被原生生物捕食和消化。并且病毒可能贡献了原生生物食物中0.2%—9%的碳、0.3%—14%的氮、0.6%—28%的磷。后续一些研究也发现,某些原生生物可以捕食病毒,并且可以在捕食细菌的同时将细菌体内和表面的病毒同步摄食到体内。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据科技日报此前报道,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梁彦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1993年,加拿大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院士课题组发现,病毒和相似尺寸的荧光颗粒物能够被原生生物捕食的现象,他们将病毒和小球用荧光标记,然后加入原生生物,检测海水中病毒和荧光小球被清除的速度,以反映病毒被原生生物捕食的效率,结果发现大颗粒病毒更容易被原生生物捕食和消化。并且病毒可能贡献了原生生物食物中0.2%—9%的碳、0.3%—14%的氮、0.6%—28%的磷。后续一些研究也发现,某些原生生物可以捕食病毒,并且可以在捕食细菌的同时将细菌体内和表面的病毒同步摄食到体内。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