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乐天
舞乐天头像
“大漠孤月俱苍莽,入卿袖中皆成画。飞天阑珊君去矣,纤手回鸾化彩云。”3月24日、25日,甘肃省歌舞剧院将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献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于1979年的《丝路花雨》取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展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2021年底,《丝路花雨》的精彩片段出现在舞蹈综艺《舞千年》中,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总浏览量超1亿次,《反弹琵琶》《梦幻伎乐天》等舞段被观众点赞“跳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目前,《丝路花雨》上海站演出票早已售罄。
龟兹石窟群中“乐”的表现形式有两个特点:其一,与舞为伴。这种“乐”以“伎乐天”手持乐器或舞的姿态表现出来。其二,天宫伎乐。该形式在克孜尔38窟的《天宫伎乐图》中表现的最为完整。该窟共绘伎乐28人,手持弓型箜篌、五弦琵琶、阮咸、排箫、横笛、筚篥、答腊鼓、手鼓、铜钹九种乐器。学者们认为,它们是公元4世纪时龟兹乐队的参照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龟兹石窟中,其壁画所涉及的乐器是众多的。据音乐史学家霍旭初查证,乐器分印度、西亚、中原和龟兹四大系列,数目多达18种之多。
多样舞蹈的融合荟萃是舞剧的一大亮点。舞蹈《锦绣》用端庄温婉的“锦绣摇”、顿挫有力的“红袖绕”,一展大汉威仪;舞蹈《远古的呼唤》则参考了克孜尔石窟“龟兹壁画”中“伎乐天人”的姿态与动作,舞者们身着华美服饰,手持莲花灯翩翩起舞,遗存在史料、壁画上的龟兹乐舞仿佛“活”了起来。舞蹈《集市狂想曲》中,一边是技巧高超的杂技表演,另一边是吹笛抖蛇的蛇舞表演,配合欢快的旋律,让观众忍不住一起律动摇摆。
民族艺术敦煌舞《大漠乐天》独具魅力,表演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流淌着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激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最后,在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整场演出完满结束。
乐天且正向的具俊晔没有被这个巨大的挫折击垮,他开始学习过去没有尝试过的事,去东大门买衣服、当DJ、画画、时尚设计……体验各式各样的工作与生活。的确,这些其他的工作也是因为有一部分的他觉得:“我只想跟那个朋友一起唱歌做音乐,如果不是他就没有意义了。”也是因为这样,他后来还特别为姜原来编写了轮椅舞,就是希望能再跟他一起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