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与村里最年轻的新娘
土地神与村里最年轻的新娘类似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山东打造集群发展、要素集聚、链条完整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东平县梯门镇东瓦庄村,种植大户张庆顺正在给棚里的西瓜盘秧。去年,他的11个大棚收入50多万,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棚二代。本来在外务工的他,能够“子承父业”,源于村里的邀请。东平县梯门镇东瓦庄村种植户张庆顺说:“去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给发了一封信,说土地已经流转好了,棚也已经建好了,就光等着俺这些年轻人回来,回来种地种大棚,发家致富。”
山西省稷王山区有一个小村庄,土地全是山坡,零星分散,没有灌溉条件。基本上,它取决于食物的天气。因为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男生很难说媳妇愿意嫁在这座山上。所以这个小山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中老年人在村里种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之后,土地重新分配的频率出现了下降,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调查。我在安徽的调查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8年期间,只有33%的村民小组因人口原因重新分配了土地。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村民开始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后,他们把部分收入汇给了村里的亲戚,所以现在对农业的依赖性降低了;另外,由于更多的劳动力在其他地方工作,土地上的人口压力也降低了。这两个因素不利于人们对土地重新调整的需求。
解决“谁来种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务农人口大多数在60岁以上。农村剩下最后一茬种地农民,小农户生产面临“谁来种地”的困境。当前的年轻人喜爱农业的很少,懂农业的更少,大多不愿回到村里种地,即使留在家乡也不会种地。到时“谁来种田”问题将会非常棘手,若小农户家庭未来无人耕种土地,这势必严重影响**整体的粮食安全形势。
妻妹告诉我,村里那些种地的都是七十岁左右的人,除了种地,别的也不会,他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种地就是为了收麦子,收棒子,相比于钱,他们更愿意看那种丰收的景象,更愿意守着金黄的麦子和棒子甜甜的笑,“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年轻的孩子们都到城里买房子了,留在村里的越来越少了。从村里经过,我看到街头和街上走过的也正如妻妹说的,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小广场的长廊上,晒着太阳,唠着磕,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到村外的田埂上,望着守着身边流淌过的大地—那片我出生长大的土地。时光催人老,人都到耄耋之年了,那片土地依然那么执着地流淌着,流淌着,每天都在向着昨天和未来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