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歪传之崂山
聊斋歪传之崂山主题
有朋友问,我的文章怎么都用“燎宅”冠名?我说,就是瞎扯呗。当年蒲松龄就是瞎扯,结果扯出了《聊斋》。我也是借着谐音,把聊斋的“聊”换成了毕燎原的“燎”而已。算是邯郸学步吧。反正蒲松龄也是在崂山里写的,我如今也在崂山里写嘛。我的农宅就在崂山里,还不如干脆叫“燎宅”吧,意思就是燎原在农舍里闲得无聊,胡扯淡呗
崂山之所以天下闻名,首先要归功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中,直接提到崂山道观名称的小说有《香玉》和《成仙》两篇。其中《香玉篇》中牡丹仙子的原型白牡丹,就是生长在上清宫内的一棵高约八尺、枝繁叶茂的白牡丹。蒲松龄把这棵白牡丹的故事移花接木至太清宫,才有了《香玉》的诞生。
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曾经多次游览崂山、为崂山写文作诗。在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有两篇关于崂山的短篇小说《崂山道士》《香玉》。《香玉》的主人公之一绛雪,就是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园内东侧的耐冬树。
8月19日,会议结束后,我和江西、江苏的七位宗亲相约到青岛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参访。崂山是青岛的象征,如果到了青岛没到崂山,就像外国人到了北京却没到长城一般。“崂山”之名的来历,相传秦始皇曾驱使当地老百姓到这座东海之滨最东边之山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民不堪其苦,故名崂山,意为劳苦之山。崂山也曾作“牢山”,意为比泰山还牢固;古亦称“鳌山”,因其从空中看,正如一只头部伸入东海的巨鳌。《崂山道士》是《聊斋志异》的篇目,已被拍成木偶剧动画片。崂山的矿泉水也很有名,据说是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另外,崂山海产品的品质也是杠杠嘀,因为这是一片无污染生态海域。
吴生寻山问道由广东出发途径丹霞山、湖南衡山终到山东崂山拜师求法。崂山道士传授隐身法术,回家却发现法术学会然而母亲不在。入仙山一月人间已经沧海桑田,吴生求师父再见其母。但是终究可遇再不可守,吴生将自己的生命时间还给母亲,自己垂垂老去。《寻山记》灵感源于《聊斋》卷一“崂山道士”和《太平广记》、《聊斋》等古籍故事中很多有意思的、有创作空间的古文本。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声音的改变一人分饰多角,快速的在表演中转换人物关系,我们总共有9个演员,塑造了多达近20个角色形象。每一个人物上场都埋了一条自己的故事线路和最高任务,随着戏剧的推演,再抽丝剥茧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