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人栓
灭人栓结局
而宋明理学将这种***发展到了极端,产生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流思想,其实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宋明理学将“义”与“利”完全对立,主张“去利而存义”、“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与孔子承认合理生存**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道学先生们经常讲“存天理,灭人欲。”要人们保存道德良知之心,消除人的**,以便于维持**的稳定。只是,在行为方面,产生了很多假道学,也就有了“存人欲,灭天理。”的现象了。
如何“存天理灭人欲”,程颢和程颐的方法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来源:《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
读书人有其观念的局限性,处事往往脱离现实,这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影响颇深。由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广泛传播,理学逐渐步入僵化与极端的死胡同。对于现实的追求偏离本意,“心”的束缚俨然超出伦理道德范围,虽不是法却足以致死。理学发展后期空谈现象严重,而“以理杀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多少人戴上了罪人的帽子。到了南宋时期,朱熹对理学又向深层次发展了许多,至《四书章句集成》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那一刻,理学彻底沦为统治思想的工具。
在文化方面:虽然儒学在西汉时期取得了独特地位,但随后佛教兴起,极大地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地位。宋朝寒门子弟不断增多,对于增强传统入学的主心骨有重要意义,为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方面着重加强,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观思想,对后世造成了极大影响。宋明理学对个人主观意志十分关注,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观念。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中继承与发展,让传统儒学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