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区别
1959年以后,马斯洛越来越多地涉猎到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psychology)。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满足一定的需求层级,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最高层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当人们满足了前几个需求层级后,才会追求自我实现。
马斯洛同时指出,自我实现者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罕见,因为**并未为人的自我实现创造适当的条件,**环境束缚了人的创造性。具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具有以下15种特征:
第六层次需求—超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在马斯洛一生当中并没有提到超自我实现这一层次,而且经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超自我实现也许是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也许每个人对自我实现的理解不同,但有一个不变的事实是——要知道哪些事会阻碍自我实现,同时也要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或者说,按照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定义,了解自己的全部潜能才是追求梦想的真正动力,相反,如果计划做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那么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感到不快乐。
1959年以后,马斯洛越来越多地涉猎到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