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春秋孔子
闯春秋孔子完整
这是司马迁对孔子作《春秋》缘由的解释。在司马迁之前的孟子,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起因有过更详细的解释,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那么孔子之前有「儒」吗?答案让人吃惊,孔子之前不仅有儒,而且儒家思想并不是发源于春秋,而是发源于更早的三代——夏商周时期。西周是中国文化模式与文化趋势的成型期,而这个时期的**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要素。《儒学今读》梳理了近代学人关于「儒」的解读,特别指出理解周文化是理解儒家思想的基础与前提。
儒学是春秋时期的显学,孔子也因其创建儒学,集结文化,积极参与**活动而成为当时的名人,即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隐士,如长沮与桀溺、楚国狂人接舆、无名的荷蓧丈人、石门的司门人也都知道孔子。尽管这样,在孔子生前还不是一个圣人,战国时期的孔子也没有登上圣人的祭坛,而孟子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努力筑建孔子的圣**厦。
孔子作《春秋》本欲改乱制,废黜天子、诸侯、大夫,达乎天下为公而已。故知之者,当为天下劳苦庶民,罪之者,必为上层有权力者。是故以两家所述者相对照,显然大不相同,而皆称为孔子之言,孰是孰非,惟有断以《春秋》之义则是非自见。断以《春秋》之义,则孟轲所述,的然是孔子语;《公羊》则以私意曲改孔子语,以苟媚人主而已。孟子时,六国衰敝,犹未若秦之酷,故可直述圣言。公羊寿师弟生于汉初,闻秦世焚坑之祸而有戒心也。余谓《公羊传》必改变孔子之真,即于此处已得铁证。
春秋时期,春秋末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编辑了《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关于六经是否是孔子所作,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不过一致的方向是同意孔子主导了编辑地位,原始文本则非孔子原作)。自此以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课本学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就已被人们公认为宝典。